大多數研究指出,當人類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都會停止運作,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芝加哥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神經膠質細胞(喪屍細胞)在人死後會生長並且長出長臂狀,且其特定基因(喪屍基因)表現也會增加。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Scientific Reports》。
人類死後,3 種腦部基因變化狀況
該研究團隊首先收集死後的人腦組織且放置在室溫下,然後觀察其死後在 0 到 24 小時的基因表現,以複製死亡時間間隔。然後,他們發現三組不同的基因表現。
其一是大約 80% 的基因表現在 24 小時內保持相對穩定,變化不大。這些基因被歸類為管家基因,提供基本的細胞功能,並在研究中常用以顯示組織的質量。
其二是存在於神經元並被證明與人類大腦活動(如記憶、思考和癲癇發作)有關的基因,它們在人類死亡後數小時內迅速降解。
第三是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增加表現和活性,在大約 12 小時達到高峰後開始下降,被稱為「喪屍基因」。
精神疾病或神經退化性疾病新療法開發可分析死後腦部基因表現或細胞活動
現今大多數研究團隊使用死後人腦組織來尋找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和阿茲海默症等治療方法,但並未解釋死後腦部基因表現或細胞活動。本研究結果指出,在人體死後哪些基因和細胞類型穩定,哪些基因會降解,哪些基因隨時間增加,進而可以幫助未來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人體死後大腦運作的狀況。
該研究負責人 Jeffrey Loeb 提到,此結果並不代表著人類應該放棄人體組織研究計劃,而只是提醒研究人員需要考慮這些遺傳和細胞變化,並儘可能縮短驗屍間隔,以減小這些變化幅度。
延伸閱讀:死後基因跌宕起伏 開啟法醫鑑定新篇章參考資料:
1. Sci Rep 11, 6078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85801-6
2. https://today.uic.edu/zombie-genes-research-shows-some-genes-come-to-life-in-the-brain-after-death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