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線上、慶辰生技論壇,拓展生技領域,AI 引領新藥開發與國際資金連結!

0

7 月 28 日,基因線上與慶辰法律事務所聯合在 2023 BIO Asia-Taiwan 期間,舉行生技月論壇,以「生技公司如何邁上成功之道?從 AI 到國際資金連結」為主題,邀請各界專家講者針對人工智慧(AI)技術在新藥開發的應用、AI 擁有智慧財產權的可能性和如何找到海外資金等議題進行交流,深入探討現在大數據和 AI 迅速發展對生技產業造成的影響。

論壇開始前邀請數位貴賓開場致詞,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的林治華秘書長以近期上映的電影《奧本海默》為例,指出科學從發現到最後成為應用,是幾十萬人累積的成果。期望這次邀請了不同產業代表參與的論壇,可以從不同角度看 AI 產業,並聯合資金的支持,互相交流合作產生新火花。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Precision Medicine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aiwan,PMIA)蔡政憲理事長則以海浪比喻產業的狀態,企業家就如同衝浪者一般,機會就像海浪一樣,時而湧現,時而退去,AI 和大數據則是現今的造浪者。並表示 PMIA 這幾年致力於將 AI 相關技術領域與醫療產業結合來擘掘未來,上個月也發布了一份關於精準健康產業的白皮書,每年持續為這個產業探索。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林治華秘書長和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Precision Medicine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aiwan,PMIA)蔡政憲理事長在生技月論壇開場致詞。

AI 技術在新藥開發的應用

開場第一個演講,維曙智能科技共同創辦人魏宇峰博士深入探討 AI 在生物科技公司中的應用前景。他的演講揭示了AI 在新藥開發方面的潛力,如何節省時間和成本,並引起了投資界的關注。此外,他還列舉了在 AI 信號開發領域領先的公司,並探討了 AI 在化合物設計、藥物和蛋白質交互作用預測等關鍵領域的實際應用。

魏博士在演講中指出,生成式 AI 能夠根據既有資訊生成新的化合結構,在小分子藥物領域已有諸多成功案例。然而,對於大分子藥物,特別是蛋白質,該領域的研究仍具挑戰性,例如運算能力是否足以負荷,資源的配置等等,因此生成的分子是否可行及可合成仍須深入探究。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或將迎來這個領域的更多突破。

此外,AI 也能夠預測臨床試驗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但使用者仍需注意,這些預測僅能作為參考,並無法完全替代實際的臨床試驗。因此,模擬結果仍需經過進一步實驗室乃至臨床場域的驗證和確認,才能提高可靠性和可信度。
總之,魏博士的演講深刻地揭示了 AI 在生物科技公司中的應用潛力。這些技術將有望革新新藥開發的方式,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挑戰,需要科學家、研究人員和業界專家的共同努力,以實現 AI 在生物科技領域的最大價值。

遠在美國波士頓的魏宇峰博士也特別連線和現場觀眾分享 AI 製藥的應用和未來的潛力。

當 AI 遇上智慧財產權

接著,慶辰法律事務所創所合夥人侯慶辰律師發揮自身法律專長,將演講聚焦在 AI 是否可以成為權利主體。侯律師首先定義何謂 AI,並針對 AI 是否能夠獲得智慧財產權的問題進行探討。然而,現行的法律制度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現有的法律制度是在 AI 時代之前建立的,所以不適用於 AI。最後,他認為應該回到法律政策的本質,應該要通過修法或立法來確定 AI 的權利能力。

AI 能否成為法律上的權利主體,關鍵取決於對 AI 的定義。所謂的權利主體(Legal entity,又稱法律主體)指的就是人,還可以分為自然人和法人兩種。過往的 AI 只能處理機械式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把 AI 視同一般電腦工具,並沒有產生任何法律問題。但隨著 ChatGPT 等新一代 AI 技術的興起,AI 漸漸開始展現其創造能力,這時 AI 是否真的可以視同人類,並享有權利且承擔法律責任,成為現在的熱門話題。

目前,對於由 AI 創造的智慧財產權,專利法尚未有明確規範。有一派觀點認為,由 AI 創造的智慧財產權應歸屬於 AI 本身,因其具有獨立思考和創作的能力。然而,也有另一種看法,認為由 AI 創造的智慧財產權應歸於其創造者或操作者,因為他們提供了 AI 的設計和運行環境。解決此議題的途徑之一是修訂專利法,明確界定由 AI 創造的智慧財產歸屬。另一方式則是透過契約或協議,由 AI 的創造者或操作者與其達成共識,確定智慧財產權的歸屬。

在演講中,侯律師表示:「對照過去法人獲得權利能力的歷史,既然遲早要給予 AI 權利能力,可能及早制度化應對是比較好的做法。」對於 AI 未來的發展,侯律師指出 AI 沒有消除人類的可能性。一方面,技術上存在著限制,AI 無法自行創造實質存在的物體;另一方面,AI 並無意圖消弭人類的意義。然而,如果將來的法律修訂賦予 AI 公法上的權能,使其能夠行使投票權,則有可能引發 AI 透過合法途徑操控政府的未來。

侯慶辰律師發揮自身專長,探討與 AI 相關的法律議題,期望讓聽眾思考未來 AI 是否應該擁有權利能力。

跨國投資的洞察與成功募資關鍵

第三場演講由夏鼎投資有限公司 (Chaperone Investment) 創辦人宋豪麟主講,旨在分享他在創業歷程中的心得與投資智慧。宋創辦人資歷豐富,2016 年投資了多家公司,其中包括仁新醫藥及康霈生技等。值得一提的是,夏鼎過去在早期投資方面有著不少突出的成果,近期較為知名的則是與 AI 相關的慧康生活科技也獲得了台杉的投資,這是夏鼎在較早階段投資的案例。因此,宋創辦人表示很榮幸應邀,利用他在不同地區的經驗,分享關於臺灣投資的經驗。宋創辦人將從自己的資歷出發,自 2016 年創業以來的經歷,包括之前在鑽石生技和第一金證券工作的經驗,分享從臺灣到大陸再到歐美的投資經驗。

演講剛開始,一位身為某企業財務長的台下觀眾分享他們公司在醫療 AI 和健康護理領域的投資策略,並談及國際市場的現況。宋創辦人也提及了美國和中國投資環境的挑戰,點出跨國投資的複雜性。最後,宋創辦人提到成功募資的關鍵要素,包括打造有競爭力的產品和團隊,以及如何引起投資人的興趣與參與。

論及海外投資尋求資金時的要點,他指出臺灣的投資人個性友好,偏好多管道投資,且重視早期投入;相較之下,美國的投資人較重視長期發展,常進行投標競爭。而大陸的投資人則有時會意外地消失,故需謹慎對待。宋創辦人提出了寶貴建議,若欲在海外尋找資金,應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並在當地進行深入體驗。在此過程中,社交技巧亦成為關鍵,能夠促進目標的實現。更重要的是需要說服海外投資者,公司為何未獲本地投資者青睞,反而會需要探詢海外的資金的支援?

綜上所述,這段演講透過宋創辦人的分享,以及台下觀眾的提問,將我們引入一個涵蓋創業、投資和國際市場的範疇。在不同地域的投資策略與挑戰,以及成功募資的關鍵因素,凸顯了創業者和投資者們面對的各種情境和決策。這些深刻的洞察將對當今跨國商業活動和創業環境產生深遠的啟示。

宋豪麟創辦人分享自身多年於海內外的投資經驗與洞見。

探索創投、生技公司與逆境挑戰的對話:投資趨勢、募資策略及國際市場展望

進入專家小組討論環節,五位與談人分別為基因線上黃富楠執行長、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蔡政憲理事長、夏鼎投資宋豪麟創辦人、大盈投資(ForMED Venture)董事總經理蘇冠宇和慶辰法律事務所的侯慶辰所長,共同探討創投與生技公司之間的合作和挑戰,並分享逆境下的創業經驗,也不約而同提及目前募資市場的嚴峻情勢。

蘇總經理論及疫情對募資環境的影響,指出募資所需時間的延長,並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針對投資趨勢和企業估值進行深入討論,展望著未來的市場發展。蘇總經理作為 ForMED Venture 的代表,專注於醫療科技相關的投資。這類投資需要早期階段的投入,並且要求對於醫療器材和醫藥科技領域的深入理解。因此作為早期的投資者,該公司在國際間也廣受歡迎,被視為受歡迎的投資對象,成為眾多案例爭相追逐的對象。近來,2020 年 COVID-19 疫情爆發後,投資資金開始逐漸湧入,持續至 2021 年,形成了創投募資歷史上的一個高峰,近期雖然投資者趨於保守,但疫情期間創投募的資金還是會有投資壓力。

有關創業者如何在逆境中調整業務模式以及找到適合的投資者,與談人分享了在逆境下培養出來的業務模式可能會有所變化,並闡述了他們的創業經歷。蔡理事長強調創業者堅守初衷,尋找適合的投資夥伴,關注現金流及公司控制權,而非僅關注企業估值。

此外,宋創辦人在對話中提及了臺灣市場特色,如瞄準上市前(Pre-IPO)股票、合作模式及尋找合適合作夥伴等。同時,對於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宋創辦人提到政府資金短缺和政治、經濟、社會的不穩定性。侯律師也分享了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募股)對於公司價值觀和市場發展的重要性。

特別關於 IPO,蔡理事長提及臺灣市場的友善環境和投資者的心態。宋創辦人更指出,臺灣 IPO 門檻相對較低,投資者願意接受高風險的公司,使得臺灣市場成為具吸引力的投資場域。然而,其他市場對於創投公司的支持相對有限。此外,與談人討論到對 IPO 的期望和壓力,以及設計出場機制的重要性,他們也對臺灣市場的活躍程度感到驚訝。

對於上市議題以及資本市場的情況,宋創辦人指出,券商在上市方面的推動、公司需具有盈利能力方可上市,以及美國資本市場強調專業管理操作等。臺灣資本市場則更偏重於公司的股利發放。此外,對於公司的前景,講者對臺灣市場表示肯定,同時提醒在授權問題上需要自主尋找合適機會。至於國際投資和 IPO,則需考慮地區差異和法律規定的友好性。另外,關於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借殼上市是否還是一個好的策略,專家普遍認為其穩健性不如傳統 IPO 公司,後續運營可能難以保持永續發展。

最後,五位專家聚焦於臺灣生技股的發展和投資環境。蘇總經理提及美國投資者對臺灣公司的投資意願相對較低,偏好投資於美國國內的企業。然而,侯律師分享了一個成功的案例,講述他們在台灣吸引國際公司的投資。總結來說,臺灣生技產業近年的發展和市場信心的提升,對於臺灣生技產業的潛力和前景充滿樂觀。

由左至右為基因線上黃富楠執行長、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蔡政憲理事長、夏鼎投資有限公司宋豪麟創辦人、大盈投資董事總經理蘇冠宇和侯慶辰法律事務所侯慶辰律師,五個人將以「國際募資狀況與上市市場趨勢」為題討論彼此的想法,並回答台下觀眾的問題。
延伸閱讀:通用 AI 的崛起,ChatGPT 的醫學應用

©www.geneonline.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合作請聯繫:service@geneonlineasia.com

Share.
error: 注意: 右鍵複製內容已停用!